【怎么代理】加入没有任何的门槛和加盟费,卖不完随时退、原价退,我们有完善的培训体系,每周针对新代理都有培训, 我会手把手教你销售。
【谨防假冒】谨防淘宝上防冒2018年1月10日,本公司就曾发布一条关于禁止代理商上架淘宝、阿里、京东等第三方平台、禁止低价销售的公告。但仍有一些消费者反映,从淘宝、阿里、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购买产品,导致出现购买到假货,无法退货,退款等问题。在此,郑重声明:1、产品目前只在微信、实体店两大授权的平台销售,公司禁止代理商上架淘宝、阿里、京东等第三方平台。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敬请各位消费者不要在淘宝、阿里、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购买产品。2、公司禁止代理商低价销售、严格按照公司规定价格销售。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敬请各位消费者不要购买低价产品。3、消费者如在非授权的淘宝、阿里、京东等第三方销售平台购买或低价购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我公司一律不承担任何责任。4、欢迎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举报各种假冒品牌的非法经营行为,共同抵制假冒伪劣产品,携手共创诚信、安全、和谐的消费市场。大众创业时代,超低门槛,给每一个有梦想的人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无论您是初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无论您是城市还是农村,也不管您是专职宝妈还是待业的青少年,不管您是有家庭的中年主力还是在校学生或者初入社会,只要您有心,有一颗认真态度的心,有一个不服输的心,有一颗追求自己梦想的火热的心, 那么欢迎您加入我们,加入这个大家庭,就能帮助你实现梦想
在这发展很快的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人都是在别人怀疑的时候早早就加入了,失败的人往往都是看到别人赚到钱了才加入?市场饱和了再加入你觉得还能赚到钱吗?有眼光有魄力的人往往都能占机,是你吗?机会就在眼前,选择大于努力,宝妈、微商、大学生、上班族和有志向要创业的伙伴,较好的商机摆在眼前,抓住就是抓到自己成功的机会,带你们一起开启财富大门!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穷山沟成“网红村” 张家界慈利旅游扶贫成效凸显
中新网张家界7月8日电(记者 白祖偕 邓霞)特色的集装箱客栈、另类的洞穴餐厅、丰富的农耕体验位于张家界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的禾田居山谷,因其“返璞归真”的休闲生活方式,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前往“打卡”体验。
而3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是慈利县较偏远、较贫困的地区之一。
“全村看不到几个人,都出去打工了!”罗潭村村党支部书记杜修福说,2014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140元。
其实,罗潭村地理位置极好,紧邻张家界大峡谷、武陵源黄龙洞、宝峰湖等风景区,境内生态也山清水秀,发展乡村旅游要素充足。这给罗潭村人脱贫致富带来了“底气”。
游人在禾田居山谷里体验农耕生活。 慈利县宣传部供图
游人在禾田居山谷里体验农耕生活。 慈利县宣传部供图
2015年以来,罗潭村借助秀美的山水资源、深厚的土家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桃花园、杨梅园、蔬菜园、垂钓园、禾田居山谷、洞穴餐厅、瓦窑餐厅等独具特色的农业休闲项目,让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的方式参与其中,村民还可以到这些农业休闲项目里工作,当地农副产品也实现了统一代销促销。
杜修福介绍,2016年罗潭村已通过验收退出贫困村序列,是年全村的人均纯收入已增加到6580元。目前,该村还有贫困农户5户、贫困人口13人,预计在2018年能全部脱贫。
37岁的胡新平是罗潭村蝶变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他告诉记者,2009年的一场大病让他家因病致贫,后来他参加了当地政府举办的就业技能培训班,并被安排到禾田居山谷当水电工。他的妻子也在村里的汽车酒店做客房服务,两人都有了固定收入,“再加上土地入股的分红,现在的生活很滋润了”。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三官寺土家族乡大峡谷村。随着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对外开放,当地村民领到的景区商铺拍卖收入分红也一年比一年高。张家界大峡谷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扶贫专干刘宗林介绍,2017年,大峡谷景区内的商铺拍卖收入共1348万元,40%直接分红给大峡谷村村民,**一项,就人均增收1700元。
红岩岭成慈利县户外休闲旅游线路之一。 慈利县宣传部供图
红岩岭成慈利县户外休闲旅游线路之一。 慈利县宣传部供图
精品景区的“溢出效应”远不止如此。据了解,近两年,大峡谷景区周边4个村新增客栈21家、餐馆7家,解决农民就地就业1216人。
为深挖旅游扶贫潜力,慈利县还先后开发了四十八寨、红岩岭、美丽南山、甘溪沟等15条精品户外休闲旅游线路,串联全县21个乡镇100多个村;并大力推进农家乐、农家客栈等旅游周边服务设施建设,举办“南山桃花会”“黄花溪杜鹃花节”“龙潭河板板龙灯”等活动,为贫困农户就业、农副产品外销搭建平台,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
慈利县是湖南省级重点贫困县,2017年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后,全县共有贫困村13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294户86838人。截至2017年,已退出61个村、脱贫14255户53910人,仍有73个村、10039户32928人尚未脱贫退出。
“我们始终把旅游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工作的重头戏来抓。”慈利县委书记邱初开表示,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安排,2018年慈利要实现整县脱贫摘帽、73个贫困村退出、2.8万名以上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
【编辑:刘湃】*
中新网梅州7月8日电 题:吸纳东西方精粹 侨乡大埔青花瓷艺人黄建宏续写“泥巴”传奇
中新网记者 郑小红
大埔是中国著名侨乡,也是广东四大陶瓷产区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陶器生产制作,制瓷业发展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尤以青花见长。那时,地处偏僻山区的梅州瓷,经韩江从汕头漂洋过海到达东南亚等国家,因此大埔瓷在海外的名声远比在中国要响亮。
如今,曾经“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大埔瓷,已逐渐为世人所熟知,大埔也成为声名远播的“中国青花瓷之乡”“南国瓷都”“陶瓷之乡”“白玉城”。这一过程,见证了历代大埔陶瓷艺人对陶瓷文化传承和创新。
今年54岁的黄建宏是土生土长的大埔高陂镇人,十几岁便跟随当地老艺人学习陶瓷创作设计,如今已是梅州大埔县怡丰园实业有限公司创作设计总监、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我没接受过的绘画艺术教育,彩绘技艺都是老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黄建宏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正是在师徒传承中,他慢慢领悟了“泥巴”变艺术的神奇之处,也迷上了这项传承千年的职业。
青花骨质瓷锦绣河山 郑小红 摄
青花骨质瓷锦绣河山 郑小红 摄
青花瓷源于中国,较能代表中华民族沉稳含蓄的风骨。骨质瓷始创于英国,是世界公认较高档的瓷种之一。黄建宏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把代表中西方瓷器文化的两种典型元素进行融合创新,打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端的大埔青花骨质瓷。
“做瓷艺是个辛苦活,真正是需要‘工匠精神’,用细心、耐心、恒心对待这个职业。”与跟人打交道相比,黄建宏更喜欢也更擅长和瓷器对话。“陶瓷也是有生命的,凝神静气和瓷艺无声地交流,一切喧嚣浮躁都会被抚平。”黄建宏说。
黄建宏擅长陶瓷产品造型设计,喜欢将山水、人物、花鸟融入到釉下彩画,以山水中的动静、花草间的意趣讲述故事,表达现代人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黄建宏尤为喜爱中国文化元素,梅兰竹菊、诗词典故等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陶瓷既是生活用品,也是艺术品,中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这是青花瓷艺术创作的精神宝藏。”黄建宏的代表作手绘青花高士图山乡秀丽江南春晓图访友图等,都是从老祖宗的经典文化中获得的灵感。
青花骨质瓷清明上河图 郑小红 摄
青花骨质瓷清明上河图 郑小红 摄
在近40年的艺术创作中,黄建宏善于传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在学习前人技法的同时,在色料、泥釉配制、绘制技巧等方面深入探索和创新,使传承技法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设色典雅明快、彩写细腻精致”的独特艺术风格。
“作为从事瓷艺多年的匠人,我们应该为陶瓷艺术多做探索和尝试,这也是我愿意花大功夫研制高端青花骨质瓷的目的。”黄建宏说。
青花骨质瓷是以牛骨粉、粘土、长石、石英等为基本原料,经过成型工艺制作,通过高温煅烧而成的一种瓷器。因其“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謦”等显著特点,被誉为“瓷器之王”。
相比传统青花瓷,骨质瓷烧制温度要达到摄氏1200度,对规整度、洁白度、透明度等各项理化指标要求极高。2008年,黄建宏和他的的研发团队开始了漫长的青花骨质瓷烧制探索之路。尝试了一次次失败,直到2014年初才终于摸清了青花骨质瓷烧制规律,较终实现稳定地批量化生产。而烧制大器型工艺骨质瓷器,则是在2017年。
今年5月,黄建宏和梅州市陶瓷工艺师黄进添、张志刚三人纯手绘的中国较大青花骨质瓷作品清明上河图并摘得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这件艺术品盆口径达101厘米,高度38厘米,厚度仅为5毫米,盆身青花釉面细腻光滑透亮,手绘线条精细流畅,画面人物活泼生动,这件作品从坯体制作到彩绘再到烧制成功用了17个月的时间。
眼下,黄建宏正在筹划烧制一件更大更薄艺术性更强的青花骨质瓷作品。因为传承和创新,是黄建宏一直要走的路。(完)
【编辑:郭炘蔚】*
中新社拉萨7月8日电 题:西藏首支盲人乐团的快乐成长之路
作者 江飞波 曾嘉
拉萨市江苏大道东郊老安居院52栋是一座特殊的藏式院落,里面生活着9位盲人,其中6人组成了西藏迄今为止的首支盲人乐团。近日,中新社记者走进这栋特殊的院落,探访这个附近民众口中“音乐盒”般悦耳动听的小院。
擅长笛子演奏的乐团成员扎西平措在练习吹奏。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擅长笛子演奏的乐团成员扎西平措在练习吹奏。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在中国,盲人群体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按摩行业。2008年,当时还在拉萨盲童学校读书的达琼不满足于此,他想另谋职业。“我喜欢吹笛子,喜欢手指在笛孔间跳跃的感觉,喜欢它发出的美妙音色。”达琼说,当时他想成为一名音乐演奏者。
2014年春天,达琼认识了60岁的其米多吉,他是一位已退休的小学音乐老师。
其米多吉精通扬琴,笛子、二胡、六弦琴等中国传统乐器也都会演奏。7月3日,其米多吉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他也是次教盲人学习音乐。
“乐团较早的几人中,达琼有笛子演奏经验,我就让他加强气息练习。晋巴不是全盲,所以让他进行扬琴演奏。”其米多吉说,当时次仁曲珍想学小提琴,但经过观察,其手腕不适合,于是改为二胡。此外,晋美多吉和次仁央宗分别学习六弦琴和京胡。
乐团演出时其米多吉老师(左一)现场客串演出。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乐团演出时其米多吉老师(左一)现场客串演出。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摄
2014年,其米多吉还出资一万余元人民币为每位学员购置了乐器,送给他们当作音乐之路上的份礼物。当年7月,乐团进行了首场演出。2015年,达琼为乐团进行注册,起名为“咔哒嘎布”,藏语意为“洁白的哈达”。
“我每天练习3个小时以上的笛子,并不觉得辛苦。”擅长笛子演奏的扎西平措说。
演练现场,晋美多吉即兴弹着吉他,大家听到后随手拿起身边的乐器进行伴奏,屋子里瞬间响起欢快的音乐。
“演出时,我们看不到观众的表情,但可以听到他们的掌声,他们欢呼时,我们就像明星一样。”晋美多吉说。
次仁曲珍的偶像是中国流行音乐歌手汪峰和许巍,她说,她并没有放弃“小提琴梦”,“等时机成熟,我会买把小提琴,我想听一听,自己演奏小提琴曲是怎样的。”
演奏京胡的次仁央宗说,乐器训练日复一日,之前她也感到过枯燥,甚至想过放弃。但她认为音乐带来的快乐无与伦比,所以会一直坚持下去。
“他们都非常刻苦,且听觉强于普通人,对节拍的掌握也非常敏锐。”其米多吉说,他也是被这一群人的毅力所感动。
如今,乐团6人每天傍晚会乘车前往两公里外的拉萨八廓美食街一藏家餐厅进行演出。晚7时整,演奏笛子的扎西平措、拉二胡的次仁曲珍、打手鼓的达琼、击打扬琴的晋巴,以及弹奏六弦琴的晋美多吉、演奏京胡的次仁央宗依次登上舞台,开始一个半小时的演奏。
动人的音乐响起,或婉转悠扬,或欢快奔放。餐厅内,观众的掌声和欢呼也络绎不绝。
乐团负责人达琼说,乐团成员的收入比从事按摩要高一些,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有人都从音乐中获得了快乐。(完)
【编辑:李卿】*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114黄页信息网看到的,谢谢!
【重要提醒】 转发本信息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被转发超过20次,信息将自动置顶一周!